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全民閱讀博覽會在佛大 2千人共探閱讀與人生妙法

教育人文

字級

全民閱讀博覽會在佛大 2千人共探閱讀與人生妙法

【人間社 廖麗珠 宜蘭報導】 2025-07-21
2025全民閱讀博覽會「大學裡書香味」,7月20日逾2000位愛書人不畏薇帕颱風過後所帶來的風雨,依約齊聚佛光大學懷恩館歡喜相見。主題論壇「閱讀與人生」單元,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及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洪蘭主講,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執行長覺培法師主持,主講者精彩論述及主持人機智提問,愛書人浸潤在書香美宴的喜悅中。

論壇中,暢談人們在快速變動的時代,面對資訊焦慮與內在不安,科技讓知識取得容易,但不一定讓人感到幸福。從現代科學與古老智慧,探討閱讀如何成為安頓身心、培養專注與慈悲的實踐。依空法師從佛教修心的觀點分享如何透過閱讀調伏內心,提升智慧;洪蘭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談閱讀,如何型塑大腦與人格。

洪蘭表示,閱讀可以改變大腦,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長期閱讀是需要回到「文本」,因為透過讀誦,兩隻耳朵聽音辨位,讓大腦更有記憶。所謂「用進廢退」的原理,即是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反之則會逐漸退化。她強調,閱讀文字所得到的是可以轉化成自己的想像力,而看漫畫書閱讀的則是看到繪圖者的想像力。

依空法師說,一個人的學歷並不能代表他有「學力」。佛教重視「聞思修」的學習過程,所謂開卷有益,更要有益才開卷,因為生命有限,所以讀書要選書,好書如善知識,可以分享且不會過時。所謂:「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則會增長邪見!」故要信解並重,並強調閱讀重於文本,由於讀書可讓人靜心,就可以訓練記憶力。

「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下降,理解力上升,智慧的巔峰在六十五歲!」洪蘭鼓勵說。閱讀時,大腦會分泌正腎上腺素,會使我們有警覺,維持注意力,能對新奇事物起反應,這跟自我覺識有關。學佛的人重視因果,常覺「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珍惜眼前人。」強調「因」對了,就不用擔心「果」,透過雙向閱讀,彼此帶動正向能量。

「孤獨好不好?其實孤獨是好的。」依空法師表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好的佛學給人力量,開發般若智慧。《六祖壇經》強調的是不著相,即無相、無住、無念,就是「念念無住念,來就來,去就去。」《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法師以「水」與「波」相同嗎?一樣的地方,是其「質」皆屬溼性:不一樣的地方是「形」,因為靜時如「水」;但動則如「波」來說明。

洪蘭接著說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應培養深度閱讀的能力。強調專注力可以透過訓練,有意義的、熟悉的及情緒性的訊息,容易通過注意力的瓶頸,進入大腦。學習靜坐五分鐘,可以提升學習及閱讀的專注力。例如,靜下來讀一篇文章一本書,要有時間反思,否則只是碎片化。鼓勵透過閱讀拓寬視野、培養同理心,消除偏見。

依空法師、洪蘭、覺培法師一致推薦好書《今文觀止》,作為書香世家,更可以耕讀傳家,其他如《星雲大師全集》、《佛光教科書》、《人間巧喻》及《大腦說明書》、《幸福的智慧》等皆是一等好書籍。
12345678910第1 / 416頁
追蹤我們